高产创建是一项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高产示范片的建设可集成展示推广优良的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辐射和带动大面积农田的均衡发展,从而提高粮食的整体单产水平。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和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作为广东省优势农作物重大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其实施以来效果如何?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跟随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洪生带领的项目验收小组,一起走进粤西项目现场,一探究竟。
南方农村报讯(实习生 刘海英) 6月30日,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埠场村,5000亩示范田水稻长势喜人,这让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洪生喜出望外:“这是近10年来,我在阳江看到过长得最好的水稻”。经在场相关专家保守预测,亩产应该不会低于650公斤,显著高于亩产600公斤的目标产量。7月1日,雷州市松竹镇刘宅村、山尾村,5000亩示范田水稻收割后亩均产量为578.70公斤,高于亩产550公斤的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7月3日,茂名市5000亩示范田经专家组测产,亩均产量为600.54公斤,高于目标产量550公斤。
据悉,今年是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在粤西推广的第一年,有上述成绩,可谓取得了开门红。该技术真的这么好吗?记者为你揭开其神秘面纱。
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已培育出101个国家级超级稻品种(组合),并已在生产上应用。如何通过栽培措施挖掘超级稻的超高产潜力、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特性表达的稳定性,是超级稻生产应用中的重大技术需求。针对这一需求,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唐湘如团队等研究出了“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即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和库容量下,强化源和库的质量栽培方法,通过以适度密植,前期促早发低位大分蘖和叶面积指数快速增长,后期减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强化叶片“源”的功能和籽粒“库”的活性来改良米质的“强源活库优米”栽培,以期促进双季超级稻大面积超高产生产。
强源,即增强叶片的光合功能,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通过强源作用而增加源的同化物,促进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活库,即增加库接受同化物特别是蔗糖的能力,促进结实率与千粒重的提高。优米,即减少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进而改变水稻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与其它水稻栽培技术相比,该技术提出了“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的理论,并通过“超级稻专用肥”、“超级稻壮秧剂”和“超级稻米质改良剂”将其核心技术物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种植方式精简
近年来,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过程中,创造了改良的强化栽培法,“三围”栽培法、双超栽培法以及“三定”栽培法等多种栽培方法。唐湘如介绍:“这些都是很好的高产栽培方法,但这些方法或要求投入较多的劳动用工,或要求具有较高水稻科技水平者才能掌握其技术,大面积生产存在难以将核心技术落实到田块的局限性。”
唐湘如说,该项技术不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而是通过技术的物化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次数;操作简便,很容易掌握,并可实现规模化应用。据阳江市农技推广站站长欧永雄介绍,用该项技术只要提供给农民所需的专用产品,基本不用花大力气去培训,农民很容易接受。洪生认为,该技术充分挖掘了超级稻的增产潜力,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今年是该项技术在粤西示范推广的第一年,按照现场验收的情况,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大范围推广有瓶颈
从目前的示范效果来看,“强源活库优米技术”实现了高产的预期目标,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然而,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该项技术要在大范围内推广仍有瓶颈。其一,三种物化产品价格偏贵,没有实现市场化,农民购买渠道不畅。雷州市竹松镇刘宅村种植户刘代强说:“镇上和村上都没有卖(超级稻专用肥、壮秧剂和米质改良剂)的,为了省事,就用其它技术喽。”其二,农户对其稳产性仍有疑虑。雷州市竹松镇刘宅村和茂名市鳌头镇三洲村一些不愿具名的村民说:“我们也想多打粮食,但是倒伏就不好了,(该项技术)能抗倒伏吗?表现稳定吗?”。
也许,只有通过相关推广部门的进一步示范推广,经过市场和农户的最终检验,“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才能真正地实现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要点
1、选用超级稻品种组合。
2、秧田期采用“超级稻壮秧剂”培育壮秧。每10平方米秧床均匀施1公斤“超级稻壮秧剂”泥浆拌匀。
3、基肥亩施“超级稻专用肥”60-80公斤,返青分蘖肥亩施20公斤。
4、齐穗期每亩用300克冲水75公斤喷施“超级稻米质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