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种植大户何嘉骏在广东种博会的偶遇
2019-08-01
时光荏苒,转眼间广东种博会已经陪伴我们走到了第十八年。从最初寻找品种,到现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成果在柯木塱交相辉映,种博会已成为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智慧高地。种博会在蜕变,“与会人”也在蜕变。每年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种博会得到成长,他们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将持续分享“种博会上的那些事”,看看这些故事和心路历程,是否能感染到你,让你感慨良多?“20亩菜地,5年应季蔬菜种植经验,3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广东种博会)参会经历。”这是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的何嘉骏对自己的简短介绍。据悉,何嘉骏靠种植红薯、西红柿和菜花等应季蔬菜维持收入,是一名地道的蔬菜种植大户。何嘉骏的菜地20亩,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地里最忙的时候,需要请一些临时工帮忙,我们夫妻俩也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何嘉骏说,农民种菜不仅会受到种植问题的困扰,还常常要为产品的销售发愁,甚至有可能白干。2016年,何嘉骏从广东农业公众号上了解到广东种博会举办的相关信息,出于寻找好品种、学习新技术的迫切需要,他独自一人驱车前往柯木塱参加这届种博会。这一年,他第一次参加广东种博会。去年,已经对广东种博会轻车熟路的何嘉骏,满怀继续寻找好品种的激情,再次来到了第十七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广东种博会给农业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既有种类丰富的品种供大家挑选,又能让农民有机会接触到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设备,着实增长了见识。”这是何嘉骏在连续参加三届广东种博会后对种博会的整体印象。三年来,何嘉骏在广东种博会上都有所“斩获”。特别是在去年,他采购了10包“红宝石”小番茄种子和2包皱叶甘蓝种子,“一个甜度高,一个外形奇特,所以感兴趣。”“甘蓝种出来的效果不错,小番茄的种植技术还有待提高,相信甜度还是能达到预期的。”何嘉骏在试种种子后说。当记者告知第十八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即将举办,何嘉骏说:“今年还要去参加,希望今年能找到一些符合自己要求的品种”,“建议种博会能公开一些作物的施肥配方和施肥的合理时间。”种博会故事征集寻梦十八载,无论您是种植户、经销商还是种企负责人,欢迎分享您在广东种博会的故事,我们愿将这份感动用心传递。联系人:杨锦坤 18610944140;石梅15827052327
MORE
-
我省举办第17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暨种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
2018-12-13
12月12日,第17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暨种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在广州开幕。副省长黄宁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等出席开幕式并为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本届种博会是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促进国内外种业创新和交流合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种博会以“科技创新·产业振兴”为主题,通过“一核心,两片区,九大展示,六场活动”,全面展现广东乡村振兴、种业改革开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果。展出面积近35万平方米,国内外新研发的7000多个优新品种、50多种农业主推技术及装备集中亮相。开幕式为“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授牌,举行了“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建协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省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种博会同期举办第七届柯木塱种业论坛、首届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大会暨创业创新展示、新优品种与技术发布会、广东种业博览会专家组重点推介品种评选、第五届鲜食品尝会等活动。以园艺作物良种良法展示为主题的珠海分会场也将于12月28日开幕,届时将全方位展示名优新特花卉、蔬菜和果树新品种及珠海市现代种业发展最新成就成果。新成立的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将更好的履行和完成国家赋予的科研攻坚任务,围绕生物种业、功能农业、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集聚和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MORE
-
山东华盛:民营种企如何获得政府青睐
2014-10-27
从代理国外品种到打造蔬菜“中国芯” 山东华盛:民营种企如何获得政府青睐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海英 2014年8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专家”名单,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华盛”)董事长李兴盛赫然在列,是唯一入选的民营代表。 提起山东华盛,业界褒贬不一。1994年创立,靠代理国外种子起家的山东华盛,已经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种企一跃成为业界新星。有人说,它靠政府起家。 那么,凭什么政府愿意扶持它?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李兴盛,窥探一个民营种企如何借力种业政策的东风,在大浪淘沙中生存并很好地发展。 做对的事,让政府看到希望 我国种子市场放开以来,寿光蔬菜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先正达、圣尼斯、瑞克斯旺等国外种子公司纷纷登陆并很快占领了寿光市场。“洋种子”从寿光快速蔓延至全国,形成垄断局面,对于国产种子来说,形势异常严峻。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副主任许美荣回忆,2006年,“洋种子”在寿光销售额达4.1亿元,占当地蔬菜种子交易额的68%;种植面积占当地的75%. 彼时,中国种业“沦陷论”的悲观色彩始终笼罩在国人心中,打造蔬菜“中国芯”,成为政府、种企的强烈愿景。 青州和寿光是近邻,同属山东潍坊市。山东华盛在青州起家,亲眼目睹了近20年来国外种子在中国的疯狂增长,而代理国外品种的那段经历,更是让山东华盛创始人李兴盛下定决心打造中国蔬菜自有品牌。 “早在1998年,我们就意识到,仅靠代理国外品种是难以走远的。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品种的选育,并致力于打造高端蔬菜品牌。”李兴盛说,公司始终把品牌打造放在首位,集中力量做科研,虽经历过彷徨和困难,却从未放弃过科学研究。 付出总有回报,从1998年到现在,公司已拥有自主产权蔬菜品种200多个,由李兴盛主持选育的多达70个。“为什么公司能得到政府的扶持?”李兴盛默然一笑说,政府会支持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吗?近年来,国家对种业的扶持是空前的,中小种企要想得到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自身条件过硬,要让政府看到希望。 聚人才,让企业充满活力 精心筑巢才能引凤来,没有一个好的科研平台,人才、技术交流就成为空谈,李兴盛深谙这一点。近几年,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种业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山东华盛抓住机遇,科研平台建设逐渐完善。 从2008年到2013年,“山东省华盛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蔬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综合院士工作站”陆续建立,尤其是2013年,公司组建了青州市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才行。李兴盛提到,公司努力实现“三个留人”,即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文化留人。为此,公司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校合作提升科研人员能力,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科研人员到韩国培训学习1年。 山东省华盛蔬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庆说,公司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更是不遗余力。他介绍,为博士以上学历人员提供100平米以上住房并配备专车;为引进的高端外国专家配备1名博士、3名硕士,共同进行蔬菜良种的研发选育工作;对于主要负责公司15大类蔬菜作物的科研育种工作,基本保证每个科研小组1名硕士,2名本科生的人员配置。“来到这里的博士,不但可以利用育种平台实现理想,还拥有事业单位编制身份。而硕士在5年左右也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基本实现有房有车。”王庆说。 主打西葫芦,让种植户收益 作为公司的主打品类,西葫芦系列畅销国内外,占到全国西葫芦市场的半壁江山。来自云南的种子经销商汤云楠在广东种业博览会上与李兴盛结缘,两年来一直代理“绿秀7045”和“赛玉7042”两个西葫芦品种,基本占据了云南西南片区市场。“高抗病毒病、白粉病,瓜条直,亩产比其它品种高2000斤以上”提到这两个品种,汤云楠如数家珍。 “除了西葫芦品种,山东华盛的萝卜、白菜、辣椒等其它15大类作物品种,都很受市场欢迎。”王庆说。他举例,2011年自主研发的萝卜品种“天山雪2号”年销量达到100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0%的萝卜品种都是它。 多年的销售经历让李兴盛深深认识到,不但要有好品种,还要依靠贴心的服务。 公司建立了“研发-实验-推广”为一体的新品种推广程序,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农户种植风险。新品种研制成功后不直接上市,而是先在自己示范园里进行2-3茬的初步筛选,筛选出优良品种,然后在种植基地再进行2-3茬种植示范,并将优秀示范品种的整个种植过程对农户完全开放。 ■记者感言 国家对种业的扶持政策不敢说是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未来5-10年,是中国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山东华盛从一个不起眼的民营种企发展成为著名的现代种业公司,政府的支持起了推动作用,但更多的是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让政府从企业身上能够看到种企发展的希望。中小种企要想获得政府支持,首先应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对社会负责、让农民受益。其次要具备建立自己的育种体系和创新体系的能力,推出有竞争力的市场品种。
MORE
-
生命 生长 生活 种业预见未来
2013-12-07
万年以前岭南人与一颗稻种的神奇相遇 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大幕 无论已经过了多少年 都不会改变种业的使命与初衷 它代表着生命 它一代代生生不息 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种业创造着自己的未来 人们通过种业预见世界的未来 生命 生长 生活 种业预见未来 大地、种子、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基础的元素,它们的关联衍生出奇妙的大千世界。人类文明已经走得很远,但是不要忘记为了什么出发,该主题提示人们谨记种业的初衷,面向未来,种业需要有历史担当。另一方面,种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技前沿学科,农以种为先,种业引领着农业的方向。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农业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都与一颗种子相关。 广东种博会主题概括了种业古老而前卫的特质,隐含对种业人的互勉,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同时又有返朴归真、贴近生活的亲切感。“生命 生长 生活——种业预见未来”简练而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麦倩明(南方农村报副总编辑,广东种业博览会主题设计者)
MORE